饮在五行中属什么?

解晓卉解晓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认为,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主运化,将其化为精微物质,通过经脉的传输布散到全身。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停留,积久成饮;或脾胃虚寒,不能蒸化饮停,导致饮在体内的停滞、积聚。 从脾的生理功能来讲,饮归属于脾。但这里讲的“食”是指我们日常吃的饭,它来源于水谷精气,经过消化系统的运作而成为营养物质,被吸收后供应给人体各部位使用。

而中医学理论中的“饮”则是有别于“食”的物质,它没有食物的丰富营养,也没有食物的可消化特点,是中医学特殊概念之“饮”,是指清水样液体,如饮水、汤液等。 这种“饮”的来源和构成与饮食不同。《黄帝内经》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即饮水的部分由消化道进入人体,一部分进入体内后被转化、吸收,供人体利用,其余部分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从来源上来讲,饮属于阴,是津液中清润的一部分,所以饮又称之为“饮露”。 饮是正常生命活动中必需的物质。但如果摄生不节,或疾病迁延失治,都会导致饮的停滞、积累,造成不良后果。

养子鸿养子鸿优质答主

饮属于水,水是五行之一,木、火、土、金、水,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的五种基本变化。五行互相生克,相生的秩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秩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春天属木,夏天属火,长夏(夏天的末尾)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古代哲学家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方法是:把世界上各种事物按五行的特性进行分类。

饮食品的性味不同,归经各异,作用也有差别。一般地说.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酸味入肝,苦味入心,咸味入肾。五味各有所偏,久嗜偏嗜,每能损伤正气,导致发生内脏的疾患,所以古人有“五味入腹之邪”的说法。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等也不利于健康,引发疾患。但饮食的五味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所以身体是邪从“五味”来,养生之道也是从“五味”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