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水是什么意思?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它们不仅象征五类元素,而且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物理学中的“电荷”。这五个符号分别是: 金(金克木)——代表西方七魄中的灵煞,五行属金; 木——代表东方三魂中的天冲,五行属木; 水——代表北方七魄中的劫煞,五行属水; 火——代表南方三魂中的君火,五行属火; 土——代表中间五宫。
五行相生相克,其实质是阴阳两种力量的消长变化,这种变化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所以有“生中有克,克中生福,大福之中有克,克中更生。”的说法。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一顺序就是“相生”的过程。 “金水相涵”,也就是“金生水,水生木”的意思。 “土金相生”,即“土生金,金生水”。 “木火通明”,指的是“木生火,火生土”。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实这也是生生之道的一个具体体现方式--以克示生。 “我克者为财”,命理学上说的“我”其实就是日干,它所克的五行叫做财星。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阳气的运转过程,也是由少及多的聚财之路。因此有“木火通明”“金水相涵”“土金相生”这样的说法。
五行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内经》中把这五种特性概括如下:
木日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如枝叶从树干横纹条达,向四周放射一样。《内经》根据“曲直”之性,又把具有升发、条达、舒畅等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归之于木。
火日炎上,意思是火具有温热、上升、明亮等特性。如火焰向上,其性燔灼,遇热则升腾。《内经》根据“炎上”之性,又把具有温热、升腾等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归之于火。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万物成熟和收获。这里的“土爰稼穑”概括了土的生化万物的特性和作用。如土具有生养、承载、受纳的特点,且“地之为体,载养万物,万物所不能离”。《内经》根据“稼穑”之性,又把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归之于土。
金曰从革,从,顺也,指金性质坚硬,可斫伐塑造,顺人意志改变其成数,而有其成。革,变革之意,金属坚硬,刚毅肃杀,有变革之性。《内经》根据“从革”之性,又把深沉强大,富于坚韧,有收敛、肃杀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归之于金。
水曰润下,指的是水的特性为滋润和向下运动。如水流润下,性则寒凉,故有“水性寒而就下”。《内经》根据“润下”之性,又把具有寒凉、湿润、向下、封闭等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归之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