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奥斯卡?

宗云辰宗云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当然有奥斯卡,而且不止一个! 美国的奥是大制片厂时代的产物;是电影工业化的结果。而中国现在处于电视剧主导的地位,影戏则比较弱势(相对于欧美)。因此中国的“奥”就具有了另外的特点——以政府意志为主。

从1935年上海电通影视公司出品的《风云儿女》获得当时“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开始,此后一直到文革前夕,中国政府共向奥斯卡输送了7个“最佳影片”提名,可惜都没能获奖。(美国人大发慈悲让出最佳外语片奖项给《霸王别姬》) 这个时期的“奥”还只是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所以你能看到类似《南征北战》、《英雄儿女》这些主旋律大片的身影。

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大陆市场开放,华语电影开始冲击奥斯卡。我们熟悉的大导演李安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走上领奖台的。《喜宴》、《卧虎藏龙》先后拿下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成为华人世界最耀眼的明星。而张艺谋也凭借《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前后三次拿下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如果非要看“缺憾”的话,这应该算是张导最大的遗憾了吧~ 再往后,中国大陆和香港电影节开始联合出击。《荆轲刺秦》、《十月围城》等大片不断提携,周润发、章子怡等影后影帝的加持也让东方文明古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越发深厚。

不过,如果你仔细看最近几届的获奖名单的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最佳外语片”的得主往往是由非西方化背景的导演获取——布吕克纳(《音乐之声》),泰伦斯·马力克(《天堂电影院》),阿方索·卡隆(《寻枪》),李安(《少年派的神偷车》),保罗·弗兰奇(《一树梨花》)。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政治因素在作用,比如前两位是西方世界公认的“自由主义斗士”——这是美国会授予他的最高奖项,用以褒奖他在反建制斗争中的贡献。

但后面几位全是非西方化背景的导演,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不敢说这一趋势将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我坚信它一定受到某些力量的推动。而在我看来,能够超越国界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供所有热爱艺术的生者与死者平等分享。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有无可能拿到奥斯卡?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有差距。我们的电影体制、电影美学与西方有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去参与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相信我,只要我们保持态度,保持创作的热情,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平起平坐——到那时,我们应该可以真正地说“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俞攸扬俞攸扬优质答主

任何一门艺术,都会经历产生发展与兴衰,而作为20世纪产物的电影,其产生不足百年,发展还不到百年。它最早起步于法美,后来又发展到好莱坞。美国好莱坞,是全世界电影人的麦加,奥斯卡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黄金。电影艺术,经过数十年磨砺,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它融汇了摄影、化妆、服装、灯光、建筑、舞美等诸多艺术,还有说唱做打,还有武打特技等,已将所有艺术整合和化合为一体。

而中国电影,经过近90年的发展,也已经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也拥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其中陈凯歌、张艺谋已经成为世界大师级影人,他们的名字与“第五代”的旗号,已经让“中国电影”这个词,在世界电影之林中,占据了应有的位置。

中国有电影,而且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在世界影坛上产生影响的电影人,因此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奥斯卡。

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有奖掖本门精英、推动本门艺术发展与繁荣的机制,需要有使本门艺术人才不断涌现,使人们不断关注与呵护本门艺术的手段方式,而种种这些,都需要以一种象征本门艺术最高认可与最高荣誉的方式与机制来作保障,例如文学需要“诺贝尔”,戏剧需要“普利策”,绘画需要“威尼斯”,电影需要“奥斯卡”。

中国有电影,就应该有中国的奥斯卡。

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电影人,就应该在这些人才面前树立一个象征着最高荣誉和最终认可的标尺,使他们产生出向此标尺靠拢乃至超出此标尺的勇气与毅力。

中国需要电影,就应该用中国的奥斯卡,来推动中国人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使全世界的华人乃至全人类都能享受到中国民族电影的阳光与空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